洞見品質生活,探索曼妙人生
歡迎來到紅塔之聲—《TA說大世界》
讓我們一起在電波中,
共觀滄海,同賞花開。
“大海處于低勢,所以容納萬物。高山靜默無言,因此俯瞰眾生。”
人生境界,無高低之分,有見解不同。
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于他有了意義。他所做的各種事,形成的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見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于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禾下乘涼夢”是袁隆平無私的境界。他常說,理想可以高雅一點,可以不用向錢看。
世人說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一個世界。美國人來中國,想買雜交水稻的專利,問中方工作人員雜交水稻發明權的享有人是誰,中方答,屬于中國。袁隆平爺爺幾乎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國家——他在科研上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他把雜交水稻的專利捐給了國家;他獲得的世界糧食獎12.5萬美元、第二次拿到國家科學技術獎的100萬獎金,也都捐給了科研。
5月22日,是袁老離開我們的第366天。袁老的一生是大愛無私的,他的畢生追求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有記者問他,為什么一定要研究水稻,他頓了頓回答:“水稻這個詞的重要含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生命’。”
“手可摘星辰”是航天者奮斗的境界。如果說,奮斗是一種向上的力,那他們則擁有最極致的追求。
無論是三次太空漫步的翟志剛,還是 “摘星星的媽媽”王亞平,或是初次飛天的葉光富,他們高光時刻的背后是超乎常人的嚴格訓練。
但航天工作沒有英雄主義,每個人都是一顆踏實的螺絲釘。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三十多年來她已經8次送航天員上太空,是托舉宇航員的無名英雄;火藥雕刻師徐立平,他用特制的刀具為火箭固體染料藥面進行微整形,他在火藥中起舞,為航天筑夢;航天通訊工程師鄭邦國,默默守護中國航天神經網絡24年,累積巡線18萬公里….
航天事業是一項需要接續奮斗的事業,也是一趟傳遞夢想的征程。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撐起中國的航天夢。
“為生命站崗”是奉獻的境界?;仡櫄v史,人類與疫病之間的斗爭從未停止。
2015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這項獲得國際認可的發現卻是50年前的成果。從1967年到1975年,屠呦呦從未放棄過尋藥之路,她搜集了2000多種藥,篩選出640多種中藥單方,歷經數百次實驗和190多次失敗。在實驗中屠呦呦患上毒性肝炎,她的同事也為此獻出生命,在發現新的提取物后,屠呦呦以身試藥,最終發現了青蒿素。
一株濟世草,一顆仁者心,這是一份歷經50年的醫者大愛。
疫情爆發期間,無數的醫護工作者逆向而行、千里馳援,在抗疫第一線日夜堅守,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與疫魔戰斗到底,面對洶涌而來的疫情,中國醫生挺身而出,他們毅然放下了家庭,甚至也放下了自己。他們是直接參與一線救治工作的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以大愛詮釋醫者仁心。
“舍棄小愛成就大愛”是犧牲的境界。歲月能侵蝕花崗巖,卻不能模糊與他們有關的記憶。
1964年10月16日,一朵“蘑菇云”在中國的上方升起。這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重大時刻。
科研這件事,容不得有半點僥幸心理。所有參加原子彈研制工作的人都必須斷絕同國外的一切聯系。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兩彈元勛鄧稼先、核物理先驅王淦昌以及他們所帶領的那群年輕人,他們隱姓埋名,為了祖國核事業的發展甘愿放棄青春與愛人,默默無聞地在艱苦環境中完成了無數次的試驗任務。
在向國防現代化進軍的征途上,許多科研人員,犧牲了年輕的生命,美好的青春鑄成了邊防豐碑。他們是普通的無名英雄,也是支撐國家民族的柱石。
從袁隆平到鄧稼先,他們所代表的那群人,真的是無所畏懼,刀槍不入嗎?不是的。他們和我們一樣,面對危險會恐懼,想到家人會不舍。但讓他們心志堅定的,是期盼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愛。
完成國家的使命,是義、是信;不忍百姓受苦是仁,是善;互相扶持克服艱難險阻,是禮,是智。他們以凡人之軀、凡人之力,做出超乎想象的大愛無私之事,是中華民族兒女們所追求的崇高境界。
好了,今天的《TA說大世界》到這里就結束了。在我們生活中,你認為應該追求什么樣的境界呢?積極互動留言,我們將送出精美小禮品一份。
這里是“紅塔之聲”,我是白楊,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