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率攀高的國家
在疫情壓力下,選擇以尼古丁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成為世界各地人們的疏解情緒的手段之一。
【德國】
近日,德媒報道,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德國吸煙者的比例大幅上升,由2020年年初的27%增至34.5%——也就是說,在14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吸煙。
德國流行病學家丹尼爾·科茨說:“德國吸煙人數的增加是可怕的。迫于疫情造成的壓力和焦慮,很多戒煙者故態復萌,重新開始吸煙。”
【不丹】
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全面禁煙的國家——不丹,堅挺了17年的禁煙法令也在疫情之中破產。通過《2021煙草控制(修訂)法案》和《2021不丹稅收法案》,政府宣布在全國封鎖期間宣布取消禁煙令,開始由政府直接售賣香煙。
促成這一決定的一大因素是,2020年不丹與印度邊境日趨增長的非法煙草貿易導致不丹的新冠病例激增。此外,政府還意識到:不讓吸煙者吸煙,可能會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和吸煙者心理的多重壓力。
【韓國】
疫情下,韓國煙草銷量增加。根據韓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去年5月公布的研究報告,從未戒煙的受訪者占比 44.3 %,比上年(39.4%)有所增加;吸煙最常見的原因是“沒有緩解壓力的好方法”(74.8%),多數人試圖通過香煙來緩解經濟形勢惡化和社會疏遠所帶來的壓力。
檀國大學心理治療學教授林浩說:“受疫情嚴重打擊的人很可能會吸煙。以前吸煙的人更有可能再次吸煙。”
仁川大學消費主義教授李英愛說:“煙草是輕松緩解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手段之一。韓國卷煙銷量的增長將持續一段時間。”
吸煙率降低的國家
由于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許多人選擇放棄煙草支出。還有部分人擔心吸煙與新冠肺炎有某種關聯,因而選擇戒煙。
【丹麥】
根據哥本哈根大學的新研究,從 2020年3月至今,丹麥卷煙消費量顯著下降,在疫情期間戒煙的人數比平時多。經常吸煙的人每周購買的香煙比大流行前減少了20%。與此同時,戒煙的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10%。
哥本哈根大學食品與資源經濟學系副教授、研究作者托克·萊因霍爾特·福斯加德說:“這有點令人驚訝,疫情期間人們為疏解壓力很可能選擇吸煙。然而相反的情況發生了。這可能因為吸煙者患新冠的風險更大。”
【美國】
據美聯社報道,疫情以來,飲酒或使用非法藥物的美國人數皆有所增加,唯獨吸煙者卻沒有。
報道稱,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吸煙人數占比在2020年降至歷史新低19%,低于2019年的21%;成年人使用電子煙的比例也略有減少,從上一年的4.5%下降到3.7%。
美國專家說,煙草漲價和疫情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對此有影響。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梅甘·羅伯茨說:“有報道說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吸煙者的病癥更嚴重,一些人可能為此戒煙。”
報道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這份報告基于對3.1萬多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2020年,19%的美國人至少使用一種煙草制品,低于2019年的21%。
吸煙與新冠肺炎
關于吸煙與新冠肺炎是否有關聯,世界各地的科學研究人員眾說紛紜。
《Preventive Medicine》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新冠肺炎與成年人使用電子煙之間沒有明顯關聯。由于有些煙民會同時吸電子煙和卷煙,因此很難確定電子煙的獨立風險。目前的研究表明,盡管使用電子煙會給年輕人帶來健康風險,電子煙的使用與新冠肺炎無關。然而,該發現有待進一步研究。
美國心臟協會持反對意見。該協會的新冠肺炎心血管疾病登記處數據的顯示,吸卷煙或吸電子煙的人,比不吸煙或吸電子煙的人更有可能出現新冠肺炎的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
針對青少年吸煙者與新冠肺炎的關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稱,在接受測試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中,使用電子煙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不使用電子煙的人的五到七倍。
俄羅斯研究人員持相似意見。莫斯科市杜馬經濟和社會政策委員會成員、莫斯科衛生部第三市綜合診所首席醫生Elena Samyshina稱,電子煙用戶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