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張騫西出長安,以絲綢為引,串連了星漢燦爛的西域諸國,將“絲綢之路”深深烙印于世界文明史中。八百年后,文成公主再次從長安出發,以孱弱的女兒之身,換來了漢藏百年和平,更拉開了悠悠華夏諸民族團結融合的偉大序幕。
從長安到君士坦丁堡,絲綢之路的行商之旅唱響了東西方文明交匯的第一個音符。而在神州大地的西南一隅,還有另一條路,開辟了密林、踏平了天塹,以云南為紐帶,僅憑人力與騾馬,將儒家文化的邊際擴展到了世界屋脊與南洋海外。
這條路,就是茶馬古道。
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后,把飲茶的習慣也帶入了西藏,自此,藏人嗜茶,開始了“茶馬互市”。他們通過馬幫的運輸,讓川、滇的茶葉得以和西藏的馬匹、藥材交易,由此踩出了一條“茶馬古道”。
千年時光將雕欄玉棟化為塵埃,現代物流也讓曾經喧囂的古商之路歸于沉寂。然而,沿著滇藏茶馬古道的脈絡探尋,隨著昔日馬幫的山歌,我們仍然能感受到那份披荊斬棘、不畏艱難的“云南境界”。
(音樂過渡)
玉溪,是茶馬古道路線一個重要的地域。通海七街大牲畜交易市場從古至今都是云南重要的騾、馬市場。通海的銅器、納家營打造的刀具、紅塔區北城制作的馬鞍等用具,也為以騾馬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馬幫提供了極大的支持。
因此,在云南玉溪通??h的城鎮和鄉村,隱藏著許多趕馬人的宅院,雖然歷經風雨,他們的故事卻一直流傳在民間。跟隨著通海大回村馬家幫的回憶,我們仿佛也聽聞到山間的鈴響……
得益于濕潤而獨特的氣候條件,西雙版納出產的古樹茶自古至今都是茶中絕品。
普洱茶的發源地——西雙版納勐臘縣易武鎮,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茶馬古道的起點。各地茶農收獲茶葉后依古法風干制餅,匯聚于易武鎮。
黎明到來前,一聲嘹亮的“馬幫號子”劃破夜色的寧靜,整個鎮上都響起了清脆的馬蹄聲,伴著尚未完全褪去的月色,人與馬的身影逐漸消失于西雙版納茂密的雨林中。
馬幫,出發了。
(音樂過渡)
從版納向西北前進的馬家幫,翻越無量山,抵達大理的云南驛古鎮。云南驛鎮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也是"彩云之南"的發源地,也是最早被稱為“云南”的地方。在這里,疲憊的馬幫將得到短暫的休整和補給,此后的的旅程中,相較于版納的荊棘密林,沿途也會多上些許風花雪月的美感。
青石板鋪成的官道兩側,融合了漢家布局和少數民族風格的民房錯落有致,炊煙在蒼山腳下裊裊升起,洱海上的漁歌和馬幫山歌遙相和鳴。水天交接處,崇圣三塔傳來隱隱金光和悠悠梵音,目視著馬幫一次又一次來去的背影。
再往西前行,橫斷山脈的諸多奇景彰顯了世界屋脊令人敬畏的美感。馬幫一般會選擇在麗江的束河古鎮稍作休整,再繼續西行。從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到激流猛湍的虎跳峽,再到水天一色的瀘沽湖,純凈無暇的自然風光為馬幫的入藏之旅增添了一種驚心動魄的浪漫。
伴隨著漸遠的鈴聲,馬幫向西遠去,將云南的茶葉運往西藏。馬幫的背影,在歷史長河中拖出了一條長長的尾跡。
(音樂過渡)
和平年代的馬幫,在古道密林中踏出了一條茶馬互市的商路。而當國難降臨,馬幫人則在漫天炮火中穿行,用拳拳愛國之心詮釋著云南人的血性。
云南大商號“原信昌”由馬幫起家,清末云南回民反清起義時,向杜文秀領導的滇西大理回民政權捐了15馱黃金??谷諔馉帟r期,國難當頭,中國與盟軍開辟滇緬戰場,“原信昌”慷慨捐資50萬大洋給國民政府修建了思茅飛機場,為民族救亡和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敵軍的封鎖讓公路運輸難以為繼,于是無數的馬幫漢子挺身而出,將戰略物資駝上馬背,在荊棘叢生的密林中艱難前行,以生命為代價為前線輸送食物、藥品和彈藥,斬斷了將士們的后顧之憂。
“滇西戰場的勝利,是馬幫用馬駝出來的。”
時至今日,昆明、騰沖等地仍遺留著大量馬幫和革命年代的歷史印記,如坐落在翠湖旁的陸軍講武堂,與周邊的昆明老街一起構筑了整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在靜好無聲的當下回望著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音樂過渡)
走在茶馬古道上,生長千年的雨林古茶園、靜謐的古鎮和壯闊的雪山塑造了我們對生命的最初信念。正是“茶”的遠征,創造出了人類歷史上最了不起的貿易線路。
茶馬古道也是各民族遷徙的走廊,見證著各民族千百年來在云南這片土地上的締結的血肉情感和思想“境界”。
我們感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敬畏以馬幫為代表的先民們披荊斬棘、敢與自然爭鋒的凌云壯志。時至今日,時代的發展讓屬于馬幫的贊歌唱到了尾章,但馬幫堅毅的開拓精神卻永遠留在了玉溪人的血脈中。
一如曾經的馬幫一步一個腳印踏平了叢林天塹,如今的“玉溪”品牌腳踏實地、堅守“本香”,以自然饋贈凝練云南瑰寶,溫暖著每一個到訪的遠游人。用其獨有的“玉溪品味”,揮灑“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
好了,今天的《TA說大世界》到這里就結束了。你還知道云南的哪些景點或小故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互動留言,我們將送出精美小禮品一份。
這里是“紅塔之聲”,我是白楊,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